日前,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中华鲟成鱼的伤亡十分异常,幼鲟的数量出现锐减。专家表示,“20多年来,上海市从未发现过巨型中华鲟。可今年却频频发现伤亡中华鲟。此外,今年4月22日,全长江流域总共放流中华鲟幼鲟达10万多尾,但是在中华鲟最重要的索饵育肥场——东滩,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中华鲟监测高峰。”巨鲟频频现身,幼鲟不见踪影,这一切,是偶然现象,还是暗示着某种环境变化的拐点?
现象一:伤亡巨鲟频繁现身
“今年中华鲟成鱼伤亡情况十分异常。”根据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中华鲟成鱼的伤亡情况十分异常。从去年11月份至今,长江流域共有13尾巨型中华鲟伤亡。6月份所谓的“9死1生”现已上升为“11死1生1生死未卜”。从2004年开始,长江流域每年伤亡的中华鲟成鱼逐年直线上升,从2004年的0尾,至今年的9尾。去年11月至今共发生的15起中华鲟伤亡事故,其中有6起确定中华鲟是被螺旋桨绞死,有4起是中华鲟误入人工设置的渔网、电网中。
现象二:10万幼鲟难寻踪影
“今年起,截至2007年7月18日,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处崇明临时基地共监测到14尾中华鲟幼鲟,相对2006年,这个监测数据急剧衰减了近43倍。”保护处有关负责人称,两次监测都是采用了同样的监测手段,在同样的区域和同样的时间段内进行的。
专家介绍称,今年4月22日全长江流域总共放流中华鲟幼鲟达10万多尾,按照预期,今年在中华鲟最重要的索饵育肥场——东滩,应该出现监测高峰。“但是,这一高峰却并没有出现。光是上海,今年就放流了2156尾中华鲟幼鲟,但是目前监测到带有放流标志的幼鲟只有5尾。”
现象三:其他鱼类产量锐减
一位从事水产行业多年的专家表示,今年中华鲟表现出来的情况与当年橡皮鱼在资源量锐减前一两年出现大量成鱼死亡的情况类似,巨鲟频现、幼鲟不见,而今年同期监测的其他渔业资源量也出现急剧下降,较前年锐减了2/3。此外,今年的鳗苗也未能成汛,凤尾鱼等长江口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也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专家观点:生态恶化会导致长江没鱼
偶然说:洪水多引发成鱼多死
“这一现象可能与这些年环境变化、全球性气候变化有关系”,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教授认为,“橡皮鱼和中华鲟属于不同物种,不该混为一谈。”今年发生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因素也不少。“比如今年一些地方发生洪水,但我们不能说这代表着此后年年发生洪水。”
他表示,这两年,媒体对中华鲟的宣传增多,使得渔民意识增强,捕到就会上报,也是造成今年巨鲟频现的原因。
灭绝说:生态恶化会导致长江没鱼
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非一朝一夕,但近期中华鲟的异常伤亡,可能预示着长江生态环境到了一个“拐点”。研究员刘鉴毅表示对中华鲟死亡增多无能为力,“整个生态产生变化,我们无法改变。”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根本问题出在长江环境上,我们希望中华鲟的死亡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40年后,长江里没有鱼也可能成为现实。”
新闻背景
中华鲟:“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鱼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俗称“水中大熊猫”、“长江鱼王”,属于古棘鱼类的后裔,是白垩纪恐龙时代的遗留物种,约有1.4亿年进化史,是目前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有报告指出,近年我国中华鲟的资源量(达到产卵群体尾数)已不足3000尾,且仍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
10万中华幼鲟长江失踪
markhower 发表于: 2007-7-23 14:49 来源: 扑奔PPT网
大家对 10万中华幼鲟长江失踪 的评论
最新PPT模板
最新贴子
PPT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