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 柏拉图(V.Pareto),曾经对当时国家的财富分配不平均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该国财富与收入之分配,发现了少数人具有大部分的财富,而贫穷者占了绝大部分比率,此种由少数人控制大部分财富的现象,称为柏拉图法则。 柏拉图分析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朱兰(Joseph Juran)运用柏拉图法则创造出来的。 在办公室里,把低效率、缺点等损失按其原因或现象,也可以换算成损失金额来表示,以金额大小顺序排列,对占总金额的80%以上的项目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 柏拉图法的使用要以项目分类为前提,依经顺序调整过后的记录表才能画成柏拉图。 柏拉图法是认清工作或问题的“重要性”与“紧急性”的方法。所谓“重要性”是指在工作中,找出具“关键性”的事,然后集中时间与精力来处理。而“紧急性”也就是需优先处理的事,如不及时处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柏拉图法启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重要的少数”只占20%,而“无关重要的多数”却又占80%。而这“重要的少数”却又影响了80%的成效;但若把时间与精力致力于“80%的无关重要的多数”则只能影响20%的成效。
(19.9 KB, 下载次数: 94)